<<  < 2011 - >  >>
1 2 3 4 5 6
7 8 9 10 11 12 13
14 15 16 17 18 19 20
21 22 23 24 25 26 27
28 29 30




哲学包含对本质与功能(形而上)的两步认识途径。

    对本质的认识,实际是追根问底的认识,即寻求最普遍的因。得到了这个因,就得到了最基本的认识途径。这个因的核心是什么?西方人将它归结到上帝,中国古代将它归结到最简单的几何形式:两个认识点组成一条信息沟通的线,三条线组成一个基本的面,四个面组成一个最简单的体(三棱形体)。但这些最简单的几何形式不是世界的本质,而是从普遍意义上构建的认识途径,或者说,它们是普遍认识途径的本质所在,而并非世界的存在形式。为什么要从“形”着手?说来也很简单,那就是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,通过现象认识本质。不过,这种“形”是抽象的现象形式,如果说某个对象由四维空间组成,一般人都接受不了。这就是抽象。

    哲学的功能研究,实际是对基本“形”的功能认识,也是对形而上的认识,基本的“数”的功能和基本思维规律(理)功能,不过是形的功能延伸与发展。对某一组织结构功能的认识属于科学研究范畴,而不是哲学范畴。比如说,对人体的研究,可以从血液功能、神经功能、毛发功能等多方面研究,这属于自然科学所研究的功能,哲学不解决这个问题;就计算而言,它需要解决的是最基本的数理功能。比如说,为什么要用16两的量衡建制?为何要以12来建月?60为单位的数字为什么可以用到分秒的计算上。这些,都是数字功能所决定的。

    这里就粗略谈谈60的时空建制。

    一般人都知道,60是12和10的组合,也就是最小公倍数。组合反映的是一种系统思维,也是形而上的形式。这就有一个对“二”“三”“四”的认识问题。

    “二”“三”“四”属于最基本的,也是由基本几何形式延伸出的数字。停留在这些数字上是不行的,关键要由此得出一些系统的认识,即相互结合的认识。为什么要结合?我们平时说,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,如何找到最基本的联系?这就得从最基本的数字上做文章,形成不同的组合形式,得出一些基本的数字功能。

    任何一个对象存在最基本的四维,因为最简单的体,就是三棱形组成的四维空间,它也可以用平面坐标四分关系表达。四维是立体的,如何牵扯到平面坐标?其实,平面坐标并非平面认识,它体现的是系统,而系统的,就是立体的。因为最基本的交流就是二者之间的交流,信息一个往返就是二,二者结合就是四。因此,四也可以说是从对立的系统性认识的,它的造字法则就告诉了我们。从孔夫子起,之所以对周易认识肤浅,是因为后人对数理哲学缺乏深入的剖析,连对“三”的认识都局限在“天地人”三才上,更谈不上将四维对立用之于周易研究,总是停留在六爻上。

    从平面坐标可以看出,正负数之间注入了中心0,即以中心为依据,构成了正数-0-负数的三者关系。这就如同切西瓜。一刀将西瓜一分为二时,对西瓜来说,“二”是客观存在的,刀不过是第三者,起到了中心的评判作用,代表着对西瓜的整体权衡,这把刀就是二者之间的“三”。刀也是客观的呀,怎么成了抽象的中心?这里说的是西瓜问题,而不是刀。同时,刀并不能权衡,而是操刀的人根据主客的需求量权衡。这个中心的整体权衡是不是西方人所说的上帝?不。整体的权衡包括环境的影响和整体影响下的自我平衡。比如说某地出黄金,它不是先天就有的,它需要原质的不断平衡,最终得出了黄金的组织结构。而这种组织结构的形成,与气候、地质条件、天体运行密切相关。或者是,所谓权衡,就是通过诸如气候、地质条件、天体运行来实现权衡的,而并非所谓的上帝,千万不要用人的权衡来附会自然界。这个0,实际代表的是一个系统。那为什么1也可以代表一个系统,这从西瓜例子可以认识到。1代表了客观的整体——西瓜,0代表了权衡中心。

    从权衡关系认识,坐标的四分关系,完全可以看作五分理论,因为它将中心0视为几何存在形式。任何权衡,总在动态中实现,故古代称之为“五行”,领导人的交替也以五年为准,都是有其哲学依据的。中国古代讲中庸,讲和谐,其数理依据就源于“五”。

    如果将自我认识下的立体四维结合客体认识下的立体三维进行综合,就是4×3=12,这就是静态系统认识理论数。

    五维属于系统权衡,属于系统动态认识,如果将系统动态5结合基本的局部动态2(阴阳),就是5×2=10。

    所以,12的划分,属于静态体系,而10的认识,属于动态集合。

    将动态系统与静态系统结合,就组成了二者的最小公倍数60。它属于动静结合的系统认识,时间的记录理论由此产生。

    “形”,同样存在基础性功能(形而上)认识,包括层进式的认识规律和单一认识规律。所谓层进式,即线面体的层进式问题——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四。“一”指的是某一对象问题。不过,这个某一对象是以普遍性理论为基础构建的,任何一个对象都可以视为“1”。这个“1”并不能解决认识方法,最基础的方法就是“二”,就是对立,西方哲学称之为辨证法。这是由形引出的基本方法——两个认识点组成的信息联系线,是结合数字引出的。

    辨证法不过是最基础的认识,接着就有对“三”的形态认识,所谓三位一体和一分为三,就包括对形的基本认识和以辨证法为基础的对立认识。周易中的卦,体现的是三位一体,即三爻为一卦,而干支一季度三个月的划分,反映的是一分为三思想。这种层进式表现为对“三”的理解要结合“二”——“三”以“二”为基础。

    “四”所体现的基本“体”,又建立在线面基础上。它包括两种和三种“四”的形式。两种形式有纵四与横四。周易中,有横向四卦和纵向四卦,就源于这一思维。三种形式包括:1、三棱形组成的立体;2、正负数坐标划分形式,3、四种对立形式,横向有:同一形式、融合形式、反向形式和排斥形式。纵向有:包容式对立认识。比如说,人要休息和人要工作,构成两组包容式对立关系。下面可以分为两个对立子项——它可以分为两种形式:体健与体弱、天气适宜和天气恶劣。由此可以得出四个观点:体健者,可以在恶劣天气下工作,天气适宜时,反而可以休息(由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),体弱者,在恶劣天气下要注意休息,在天气适宜时,要工作。这即是“四”以“二”、“三”为基础。

    对形的单一认识,就是对线面体的单一认识。两个不同的联系面之间,总存在相同的线,这就是拓朴学原理;一分为三理论,被数学前沿“分形”理论所运用,用来计算复杂的地缘;四维空间属于全方位的空间形式,又被核物理钟情,尽管他们对四维空间的解释还需交流。

    以上谈的是由“形”引出的数字功能和形态功能,再谈谈由“形”引申的思维功能。

    前面所探讨的基本几何形式,注重的就是一个“同”字,或者说,最简单的就是共同的。由于二、三、四是普遍、最基本共同,必然代表了普遍的集合“意志”,而后由基本引申到复杂。这一思维过程就是整体决定局部的演绎推理过程。中国古代虽然没有类似于西方的演绎推理(这是正常人都具备的思维形式)的总结形式,但演绎推理的核心就是以中词“同一性”为依据,中国的形上理论,就注重最基本的“同”。正是这个大同,才出现了天人一体,才出现了整体决定局部的思维方法,即局部的结论由大前提导出。

    那么,归纳推理如何得来?对二三四的总结,就属于归纳形式,它们还是强调一个“同”,没有基本的同,就没有归纳。任何推理都得强调一个基本的同,“同”是自然规律,但不是客观规律,如同十进位没有客观依据一样,只有人类才能认识到这些规律。这些规律就是宇宙本体引申——形而上。

    从上面对方简单分析可以看出,哲学的本质是基本的形,一切功能都由形生发,把握了形,就把握了哲学的核心,就能导出哲学的基本功能,进入形而上。

  • 标签:摘录 
  • 发表评论:
    天涯博客欢迎您!